XXX群交 “玉米受災保險理賠款到賬了,每畝賠付了850元,被冰雹打爛的玉米秸稈以每畝60元的價格被外地客商收購,多虧了政策性農業保險,讓我渡過了難關。”近日,諸城市枳溝鎮普慶村種糧大戶張輝,談起農業保險這個“保護傘”發出由衷感慨。
今年,張輝種植了700畝“糧改飼”玉米正準備機械化青貯,被一場百年難遇的風雹災害打得稀巴爛,幸虧張輝為這些玉米上了保險。第二天,人保財險諸城支公司便上門定損,及時賠付了59.5萬元。“這筆錢起碼可以解決今年的土地流轉費和務工支出。”張輝說。
核損理賠是政策性農業保險的關鍵環節,能否公正、公平、合理地搞好核損理賠直接關系農民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穩定。諸城市從抽查、自查、核損、抽樣檢查四個環節搞好核損理賠,確保勘查定損有序開展,做到公平、公正、合理。政策性農業保險的開展為小麥、玉米、花生、馬鈴薯等農作物系上了“安全帶”,免除了“靠天吃飯”的后顧之憂,為穩定和提高該市的種植效益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“農業保險是老百姓的福利,為了提高農戶的政策知曉率和參保意識,我們在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宣傳的基礎上,進村逐戶宣傳農業保險政策,讓農戶了解農業保險保險費、保險金額、保險責任及理賠程序等政策知識,并學會運用政策規避種植、養殖和經營風險。”諸城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、四級調研員吳學鴻說道。
近年來,諸城市堅持“政府引導、市場運作、自主自愿、協同推進”的原則,認真組織開展種植業保險惠農工作,2018年承保小麥、玉米、花生和馬鈴薯近130萬畝,因大風、干旱、強降雨等惡劣天氣導致部分承保農作物受災,承保機構理賠超過1500萬元,有效解決了農民因災受損的救助和保障問題,讓種地農民吃下“定心丸”,增強了農戶抵御風險和抗擊災害的能力,為農民增收撐起“保護傘”。
- 09-19· 讓農產品新鮮出山賣好價——湖北、貴州、廣西農村冷鏈物流建設調查
- 09-17· 農業保險為農戶撐起“保護傘”
- 09-16· 滬舉行質量興農專題培訓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
- 09-11· 調整種植結構 發展生態農業 長白“一谷一城”建設成效明顯
- 09-05· 即墨:“開海+旅游”打造特色農民豐收節
- 09-04· 今年河北推廣小麥節水品種536萬畝
- 09-02· 農業農村部:豬價上漲與中美貿易摩擦無關
- 08-27· 聊城數字農業何止“聊勝一籌”
- 08-26· 上半年農民收入增6.6% 農業農村經濟穩中向好

- 06-01· 袁隆平團隊在沙漠種植水稻初獲成功
- 04-13· 農業升級才是對糧食安全最好的保護
- 03-31· 協調統籌,激發農業新活力
- 02-09· 中央財政完善農業保險保險費補貼制度
- 02-08· 聚焦一號文件:促進農民增收提出哪些"新動能"
- 02-08·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怎么做,習近平這樣說
- 03-10· 兩會聚焦農村保險 農資農具品質保證險將上線
- 03-07· “需求拉動”指導農業保險改革新路
- 03-03· “云上貴州”:“三農”無偏遠,脫貧零距離